日期:2025-08-14 12:55:12
(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立秋过后,早晚渐渐凉爽,有些市民觉得那些防暑降温的措施已经没什么必要了。但其实,此时恰恰是老年人由于忽视气温仍旧偏高这个因素,而导致中暑等意外事件发生的时候。同时,由于老年人自身感知能力变弱,发生变化不易被发现,容易耽误治疗时机,所以老年人中暑往往更危险、更严重。
老年人中暑有什么表现?“秋老虎”发威又该如何预防中暑?
8月7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孙宇姣医生给记者一次性说清楚了老年人中暑的那些事。
汗腺功能减退对高温不敏感
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中暑?孙宇姣介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汗腺功能减退,出汗少,热量散发的功能变差并且对高温和口渴不敏感。当有感觉时,往往身体已经脱水,加重了中暑风险。
此外,老年人常常合并许多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有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散热和排尿,更易发生中暑。有些老年人的居住条件不通风、没空调,导致高温时室内又热又闷,高温高热营造了中暑的环境。如果是独居老年人,缺少他人关照,一旦中暑很难及时发现。
展开剩余69%勤测体温防老年人中暑
老年人中暑有时症状不明显或易被忽略,要特别留意。孙宇姣介绍,有些老年人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能是精神变差、没食欲、乏力、心慌胸闷、头晕头痛、恶心、说胡话、脾气变得古怪、反应变慢。一旦腋下或口腔温度超过37.5℃,就可能出现头晕眼花、站不稳,甚至晕倒的症状。
孙宇姣提醒,当体温超过40℃,可能发生热射病,出现昏迷、抽搐、说胡话、皮肤干烫无汗,还可能尿血、便血、身上起淤青,这很可能是要命的急症。切记,当老年人在高温天气出现任何“不对劲”,都要考虑是不是中暑了,测体温是简单有效的好办法。
躲避高温观察尿色
对付中暑,预防远胜过治疗。孙宇姣介绍,首先要躲避高温,尽量减少或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必须出门时,戴宽檐帽、太阳镜,打遮阳伞,穿浅色宽松透气的棉麻衣服。要学会营造避暑环境,当室温超过32℃或湿度很大时,别怕费电,打开空调,将空调温度设置在26-28℃最舒服也省电。如果气温超过32℃,风扇作用就很差了。早晚凉爽时要开窗换气,白天拉上窗帘遮阳。
冲温水澡能帮助降温,同时还要勤补水,不要等渴了才喝,少量多次喝温白开水、淡茶水、绿豆汤最好,不要喝含酒精、含糖饮料以及浓茶、浓咖啡。学会观察尿色来判断自己喝水是否足够,尿色深黄提示体内缺水,尿色清亮或微黄才正常。一般每天饮水量需在1500-2000毫升,但有心肾问题的老年人要听医生建议。同时留心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有些治疗慢性病的药物可能会影响散热或者排尿,应咨询医生,做到心里有数,但也不要乱停药。
高温天气避免做剧烈活动、体力活。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家人应多关心、勤联系独居老年人,每天至少2次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基本情况,帮助老年人营造凉爽环境,提醒老年人按时喝水。把中暑症状告诉老年人,让他们有感觉时及时休息和求救。
一旦中暑请这样做
孙宇姣介绍,一旦发现老年人中暑,首先脱离高温环境,及时求救。立即把老年人从高温环境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尤其是出现高热、昏迷、抽搐时,一刻都不能耽误。如果出现呕吐,必须把老年人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呛着,昏迷或呕吐时不要强行喂水。如果老年人发生抽搐别往嘴里塞东西以免伤牙或堵住气道。帮助老年人进行物理降温,千万不要用退烧药来降温,用湿毛巾敷在额头、脖子两侧(颈动脉)、腋窝、大腿根(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地方,配合用扇子扇或风扇吹。体温目标是降到38℃以下。等待救护车时要持续降温,密切观察呼吸心跳,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来。
防中暑三件宝:
躲清凉、勤喝水、有人瞧。
感觉“不对劲”,别硬扛,快降温、快求救。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记者 尚志文
发布于:北京市盛达优配-炒股怎样加杠杆-加杠杆软件-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